
1996年春节前夕,河北一位年老的汉子,凭借借来的钱买了票,踏上了前往沈阳本溪某部队驻地的路程。然而,就在他即将抵达驻地的大门口时,由于饥寒交迫,这名老汉在寒风中晕倒在路边。
在部队的士兵将他救醒之后,老汉立即挺直身躯,标准地敬了一个军礼,并庄重地说:“报告团长,48年前的任务已圆满完成,敬请指示!”当团长提出要帮他解决一些待遇问题时,这名老汉却摇了摇头,说道:“这次来,最重要的不是待遇,而是要复命,我想知道,是否当年真的吹响了集结号,我心里有一个交代要给我的战友们。”
这名老汉就是常孟兰,1944年,他毅然加入了八路军。凭借着他的文化背景和勇猛气概,他在进入部队后没多久就被任命为机枪班班长,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,在南征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。1947年10月,他随部队参加了河北定州清风店镇附近的“清风店战役”。这场战役对于后来石家庄的解放具有重大意义。
展开剩余84%当时的战场异常残酷,敌军凭借着强大的空中优势,对我方阵地进行了疯狂的轰炸,造成了大量伤亡。常孟兰目睹着一名又一名战友倒下,眼中充满了血红的泪水。突然间,他注意到一架敌机悍然对我军阵地发起低空轰炸,而且恰恰飞过了他所在的阵地。常孟兰不顾个人安危,迅速站起身来,端起机枪对准敌机猛烈扫射。令人意外的是,敌机在常孟兰的机枪火力下迅速冒烟,直直坠落,摔得粉碎。这一击不仅为我军士气注入了强心剂,也让敌军空中轰炸活动暂时停歇。
此后,其他敌机再也不敢冒险低空轰炸,失去空中支援的敌军在地面作战中节节败退,最终彻底被我军击溃。常孟兰用机枪击落敌机的英勇事迹在部队中迅速传开,成为大家口口相传的佳话。连晋察冀野战军的政委罗瑞卿都专门打电话给常孟兰表示嘉奖,并号召全军向他学习。
常孟兰因为这场战斗中的突出表现,不仅荣立了特等功,还被破格提升为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8连2排的排长。他在新岗位上,继续带领部队奋勇杀敌。2排在常孟兰的带领下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硬骨头排”,无论遇到何种艰险任务,他们总是冲在最前线。
1947年11月,常孟兰随部队参与了石家庄的战役,这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,首次运用攻坚战术攻克的较大城市。石家庄附近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制高点,经过部队精心策划,最终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常孟兰所在的8连,并且决定由他带领的2排负责突击。常孟兰带领全排战士们,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,不到十几分钟就成功占领了制高点,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常孟兰的2排因表现英勇,再次获得表扬,而这次战斗后,部队还专门为常孟兰和他的战士们拍了一张合影。这张照片为后来的身份核实提供了关键证据,为常孟兰的身份确认留下了重要线索。
1948年11月19日,常孟兰和部队在北京延庆桑园镇附近与敌国民党“暂三军”主力部队遭遇。由于我方兵力远不及敌人,团长决定全团趁夜色撤离,安全转移。为确保撤离的顺利,团长将断后任务交给了常孟兰带领的8连,特别是让他和5班的7名战士坚守在最前线,吸引敌军主力火力,确保主力部队能够安全撤离。
这项任务的风险非常大,几乎是生死之命。常孟兰在接到任务后,没有犹豫,决定和他的战士们共同承担这份责任。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,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近战。尽管我方只有8人,而敌方则有上千人,装备精良,且有坦克支援,但常孟兰凭借着优越的地形优势,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三轮进攻。战斗持续了1个半小时,天色渐晚,常孟兰和战友们的体力已经到达极限,且弹药所剩无几。就在此时,部分战友劝他撤退,认为大部队已经安全撤离,但常孟兰却毅然决然地命令继续坚持。
“没有听到号声,就不准撤!”常孟兰坚决地说。虽然内心也充满疑惑,为什么没有听到撤退号声?但他坚信,只要没有号声,他就不能放弃阵地。
敌人的第四轮进攻愈发猛烈,随着照明弹的照亮,敌军清晰地看到了我方的阵地。最终,敌军彻底攻上了阵地,常孟兰意识到再也无法抵挡敌人进攻了,于是,他举起机枪,拼命冲向敌人阵地。在漆黑的夜晚和敌人错愕的惊讶下,常孟兰奇迹般杀出一条血路,成功突破包围,带着仅剩的体力拼命逃离。
然而,当常孟兰终于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休息时,他发现周围没有敌人,连一个战友也没见到。心中的痛苦与迷茫涌上心头,他忍不住痛哭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,他决定继续寻找大部队,但终究未能找到。敌我双方交织,身份难辨,他最终决定先回老家养伤。
当时,常孟兰的家在河北省赞皇县张楞乡北竹里村。尽管他多次尝试寻找部队,然而总是无功而返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曾去北京登记,经过漫长的等待,依然无法找到部队下落。直到1984年,他才通过军事学院的一个训练场再次与部队联系,并开始为部队做一些杂务工作。
经过多年的艰苦寻找,1996年,常孟兰终于从一位少将那里得知,驻扎在辽宁本溪的炮团,正是他当年所在的部队。尽管已经年逾七旬,常孟兰依旧不顾家人的反对,借钱赶赴辽宁。在本溪车站,他得知前往老部队的交通已停止,但依然拼命赶到部队驻地。当他抵达时,寒冷的天气和长途跋涉让他不幸晕倒在路边。幸运的是,老部队的军车经过,及时将他救助。
当他清醒过来,发现自己已回到了久违的老部队时,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。团长王永久也赶来了解情况。常孟兰敬礼汇报:“报告!原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3营8连2排排长常孟兰,1948年11月19日执行阻击任务,掩护全团撤退……”常孟兰强调自己来复命,而不是要求待遇。
当团长得知常孟兰的来意后,将他带到了荣誉室。看到当年的庆功合影,常孟兰认出了照片中的自己。经过核实,常孟兰的身份得以确认,并决定将他安置在荣军院度过晚年。然而,常孟兰坚持回绝了这一提议,坚称自己只想了解当年是否有吹响集结号。
最终,虽然常孟兰未能得到确切答案,但他依然得到了应有的老兵待遇。然而,这段寻找真相的旅程,直到常孟兰去世,才留下了无尽的遗憾。直到2008年,常孟兰的儿子收到了来自和有海的回应:“没有吹集结号,但你们的任务完成了。”
这个答案,终于解
发布于:天津市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